印度严查中国出口的产品
根据我国的出口数据,2022年前9个月与印度的贸易额是1030亿美元,但印度自己这边数据显示,双方贸易额仅有910亿美元。
这消失的120亿美元引起了印度的重视。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一些印度进口商为避免支付进口税而低开了发票。
比如,印度不锈钢发展协会是这样向印度政府汇报的:“大量进口的201级以及201/J3的不锈钢扁轧产品在印度港口以低得多的税率通关,因为进口商通过化学成分的微小变化来声明货物为‘J3级’。”
自去年9月最后一周以来,印度海关当局已向32家进口商发出通知,怀疑他们在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通过低开发票逃税。
2023年2月11日,印度《2023年海关(已识别进口货物价值申报协助)规则》正式生效,这一规则就是针对低开发票而出台的,它要求进一步调查的价值被低估的进口货物。
该规则设置了一个机制去监管有可能低开发票的货物,它会要求进口商提供特定的细节证明,然后由他们的海关去评估准确的价值。
具体的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如果印度国内的生产商感觉自己的产品价格受到被低估的进口价格影响,他可以提出书面申请(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提),然后由专门的委员会去做进一步调查。
他们可以审查任何来源的信息,包括国际价格数据、利益相关者咨询或披露和报告、研究论文和来源国的公开来源情报,也可以查看制造和组装的成本。
最后,他们会出具一个报告,表示产品价值是否被低估,并且向印度海关提出详细建议。
印度中央间接税和海关委员会 (CBIC)将发布一份“已识别商品”清单,这些商品的真实价值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
进口商在提交“已识别商品”的入境单时,就必须在海关自动化系统中提供额外信息,如果发现有违规行为,将根据《2007年海关估价规则》提起进一步诉讼。
这种操作其实在印度并不新鲜,他们早在2022年初就用类似的手段向小米追缴65.3亿卢比的税款,当时他们表示,根据一份情报,小米印度公司通过低估价值的方式逃避关税。
小米当时的回应是,税务问题根源是各方对进口商品的价格认定存在分歧,对包括专利许可费在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应该计入进口商品的价格,这在各国都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性难题。
实情是,印度的税收和法律体系太复杂了,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对于税收的解释常常不同,他们之间都没有协调一致。在这种背景下,税务部门查出一些所谓的“问题”并不难。
只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目前印度政府已制定新的进口估价标准,并开始严格监控中国产品的进口价格,主要涉及电子产品、工具和金属。
出口印度的企业务必引起注意,不要低开发票!